哈雷
哈雷彗星有哪些流星雨?
哈雷彗星有哪些流星雨?
有獵戶座與寶瓶座獵戶座流星雨極大期 檢視圖片 自一八六四年首度被證實存在後
每年發生時間固定、流星數量多而穩定的特色
使得獵戶座流星雨名列固定發生的幾群中型流星雨之一
也是流星雨觀測初入門者的最佳選擇之一。
獵戶座流星雨每年的流星數量都相當穩定
約為每小時廿顆左右
流星速度相當快
達每小時六十六公里
且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左右的流星都留有至少持續一秒以上的餘跡;不過流星本身並不明亮
亮度平均在二等至三等左右(相當於獵戶座腰帶三顆星的亮度)。
獵戶座流星雨出現時間在10/2~11/7
流星雨專家預測今年獵戶座流星雨的極大期發生時間在台灣時間的10/21上午9時30分左右
預計每小時ZHR流星數量約為14~31顆
平均約為23顆左右。
獵戶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在獵戶座頭部至雙子座腳下之間(獵戶手上的棒槌)的位置
由於獵戶座位在天球赤道上
因此幾乎南北半球的人們都看得到這場流星雨。
對台灣地區而言
獵戶座仰角高度頗高
利於觀測。
雖然極大時間落在台灣的白天
不過因為獵戶座流星雨具有好幾個次極大
在極大期前後幾天的流星數量變化不大;而且雖然10/21恰逢上弦月
然而月亮約在午夜左右便已西沈
下半夜都沒有月光影響
非常利於觀測。
因此10/17~10/22都適合觀賞獵戶座流星雨
而其中的最佳觀測時間
在10/20~10/21兩日的午夜過後至隔日清晨的下半夜時間
獵戶座將在東方天空中。
流星雨的成因絕大多數是因地球軌道與彗星軌道相交
當地球穿越彗星遺留在其軌道上的灰塵顆粒時
這些灰塵顆粒便落入地球大氣中
一邊向地面墜入
一邊與空氣分子碰撞燃燒
就形成我們在地面上看到的明亮流跡。
獵戶座流星體的母彗星
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第一號短週期彗星:哈雷彗星。
流星雨專家根據近百年來的觀測資料分析:獵戶座流星雨似乎有一12年的週期
如果這個推斷正確
則獵戶座流星雨將會在2008~2010年左右有數量增多的趨勢。
流星雨 觀測其實非常簡單
只要找一處視野開闊、沒有光害的地點
找個舒服的姿勢躺好
以肉眼觀看天空即可。
十月下旬午夜左右的獵戶座位在東方天空仰角約三十度處
且隨時間會愈來愈高
而流星是以輻射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飛散
且愈接近輻射點的流星愈暗且痕跡愈短
一不小心就錯失了
所以觀賞獵戶座流星雨時
不要只盯著輻射點看
只需抬頭由天頂掃瞄全天
便可看見許多流星。
此外
還可利用相機(需可長時間曝光)或錄影機(最好有夜視功能)拍攝獵戶座流星雨
只要將相機或攝影機架設在穩固的腳架上
光圈開到最大
焦距調至無限遠
並使用感光度400以上的模式或底片
曝光約十至廿分鐘即可。
除了觀測落在地球上的流星精靈之外
您可以選擇另類流星雨觀測—「月面流星體撞擊事件(Lunar meteoric impacts)」。
月球表面雖無大氣層
無法使流星體墜落過程中燃燒而產生美麗的流星現象
但也因月表無大氣保護
流星體高速撞擊月表時
若撞擊的力量非常大
地面觀測者會看到瞬間產生的亮點
流星雨專家可從撞擊的亮度與角度
回推流星體的性質
也是一項重要的流星研究。
如今年(2004年8月11日左右)的英仙座流星雨
日本業餘界便成功地觀測到至少4-5次的月面撞擊閃光事件(如下方照片
取自http://www.ice.uec.ac.jp/yanagi/English/ImpactFlash/2004Perseids.html)。
檢視圖片檢視圖片 由於今年獵戶座流星雨極大期時
月相為上弦月
且撞擊面恰巧有60%以上的區域面對地球
如右圖
月面左下方的十字代表撞擊區域的中心點
落在上弦月的暗區中
整個暗緣都有可能發生月面閃光
對月面流星體撞擊事件觀測非常有利。
ALPO's Lunar Meteoritic Impact Search計畫建議:獵戶座流星雨中
最佳的月面撞擊事件觀測時間在台灣時間10月21日上午10:46~12:00左右
台灣地區的觀測者可選擇在20日或21日傍晚入夜後至午夜月亮西沈前這段時間
將望遠鏡對準月亮的暗面(風暴洋一側)
小心地避開月亮的亮面(寧靜海、雨海一側)
利用錄影方式紀錄
若要專業一點
可在月亮升起前
先行觀測三顆標準星以確定星等亮度與望遠鏡品質
並在望遠鏡前方加裝Wratten 87型紅外濾鏡
觀測效果會更好。
ALPO's Lunar Meteoritic Impact Search甚至建議:由於10/28晚上將發生月全食天象(台灣地區不可見)
而次時獵戶座流星雨還繼續持續著
位於美洲、西歐、西非的天文愛好者不妨利用這個月面全面減光的機會來進行月面閃光的觀測。
參考資料:http://www.imo.net/ http://www.lpl.arizona.edu/~rhill/alpo/lunarstuff/lunimpacts.html#Lunar Impact Alert http://comets.amsmeteors.org/meteors/showers/orionids.html 寶瓶座流星雨極大期今年寶瓶座流星雨發生時間是從4/19-5/28
極大期時間則發生在台灣中原標準時間5/6的凌晨1:00左右
不過寶瓶座流星雨並不會特定集中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
預計天氣晴朗的情況下
從5/2-5/11的期間
都應有每小時30顆的流星數量
其中5/4-5/6都是觀賞的好時機。
最高峰時(5/6 1:00am或5/6 7:00am)可達每小時60顆左右
但數量有可能會改變。
以5/5來說
寶瓶座東昇的時間約為凌晨2-3時左右
但因寶瓶座的流星離輻射點越遠
反而軌跡越長
所以找個視野開闊、沒有光害的地方
大約午夜12:00前後
就可以朝東半面的天空等待流星出現。
流星雨觀測不需特殊的工具
只要用眼睛觀看就可以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5月初時的天文曙光時間大約在3:50左右
航海曙光在4:20左右
通常航海曙光開始後
要看到3等左右的流星就已經有點困難了
所以這個流星雨只能看到4:30左右。
這個出現時間接近天亮時間的事實
造成歷史上對寶瓶座流星雨的觀測報告極少
而對南半球的人而言(因為他們是要從秋天變成冬天的時間)
天亮的時間較晚
反而比較適合觀測
所以現今全世界比較詳細的報告都是來自南半球的觀測者。
心得: 雖然報導上寶瓶座流星雨平均一小時約莫60顆左右
可是我還是有找幾個同學去寶山水庫看看
在半夜一點多摸黑去
想在那等到北半球最佳的觀測時間
結果果然沒看到什麼流星
而且那天半夜天氣不好
雲霧過多
連星星都沒看到幾顆。
不禁讓我想起去年獅子座流星雨的盛況
在極大期時
平均每小時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幾十顆吧
那是我第一次去看流星雨。
相較之下
這次的狀況讓我失望不少
不過也知道為什麼這次的流星雨不向上次那樣的轟動
因為獅子座流星雨幾乎是年度盛事但是對於北半球而言
寶瓶座流星雨由於時間跟位置的關係
都不易觀察極明顯的流星雨現象
所以比較少人知道
也比較少人去觀測
下次要觀測天象可要事先調查清楚才行。
以下列出每年幾個有名的流星雨、其發生時間、以及其母體彗星: 流星雨名稱 發生時間 母體彗星寶瓶座流星雨 4/19~5/28 哈雷彗星英仙座流星雨 7/17~8/24 斯威夫特-塔托彗星( Swift-Tuttle )獵戶座流星雨 10/2~11/7 哈雷彗星金牛座流星雨 10/1~11/25 恩克彗星獅子座流星雨 10/1~11/25 譚普-塔托彗星
有人比我還詳細= =